註: 歷史事件的日期是約略值; 未來事件只是臆測/狂想
2023年9月7日 星期四
溫水煮青蛙之數位自由史
2023年9月4日 星期一
「注意力經濟」 觀點看台灣政治
工業革命大幅度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結構, 最強大的力量換手 (貴族頭銜=>金錢),
讓西方世界從歐洲的封建社會走入美國的工業+資本主義社會。
處於時代交界的人們, 有些會繼續以舊的方式來理解看待世界;
另外一些人們則學會在思考當中納入新科技的社會影響、
學會用新的社會結構來理解世界。 後者更有機會在新的秩序當中成功。
同樣地, 資訊與網路科技讓世界從工業+資本主義社會走入 「注意力經濟社會」。
如果你也意識到我們處於時代的交界, 一定要讀 Michael Goldhaber 的文章:
The Attention Economy and the Net
(機器翻譯中文版)
即將參與台灣2024大選的賴、侯、柯、郭等等總統候選人以及各大小政黨,
也許可以拿來幫我們理解注意力經濟的一些觀念。
2023年8月7日 星期一
google 推動 WEI, 企圖終結開放的網際網路
Google 躡手躡腳地 透過員工個人帳號 而非光明正大地從官方帳號把 Web Environment Integrity (WEI) 塞進 chrome 瀏覽器的程式碼, 引發鄉民強烈的抗議。
簡單地說, 這個機制讓網站可以挑訪客, 而挑選規則的細節則由第三方認證機構 (其實就是 google) 任意決定。 瀏覽器要造訪某個網站之前, 網站會要求瀏覽器向第三方認證機構取得某種憑證, 網站才願意顯示內容給瀏覽器看。 Bleeping computer 的圖解很清楚。
2023年8月6日 星期日
2023年7月5日 星期三
反共的中間選民站對軸線了嗎?
現在的台灣面對的不是藍綠對決而是紅綠對決。
很多 「中間選民」 受到一維思維的侷限,
站在錯誤的軸線上定位自己的中間位置。
個人的宗教信仰、 飲食偏好、
健康/親情/友情/錢財/.. 等等取捨的價值觀, 這些事情牽涉主觀的偏好,
我跟很多人一樣, 大部分時候不喜歡大力批評別人的選擇,
比較喜歡採取模糊中間等距的態度。
但是像 2+2=4 這類的爭辯, 對錯很明顯, 沒有什麼模糊、中間等距的空間。
2023年7月2日 星期日
2023年6月29日 星期四
別讓你的智慧變成臉書的獨家財產
臉書會 綁架你的數位回憶、 讓性工作者陷入隱私夢魘、 歧視特定 IP、 禁止網路時光機備份、 操弄驅趕用戶改用手機 app、 垃圾與廣告多於訂閱、 未來將可以 透過 VR 頭盔讀取你的思緒、 ... 至於它 位於上海的亞洲總部 不斷地針對支持自由民主的言論刪文甚至封鎖帳號, 則是眾所周知的事。 這幾天甚至突然很多台派的粉專被莫名奇妙刪文或停權。 如果你重視言論自由, 為什麼還要把臉書當成主要的社群媒體? 為什麼還要盡心貢獻你的作品給臉書, 鼓勵你的粉絲使用它?
2023年6月16日 星期五
你的大腦是別人的戰場
個人化廣告、 抖內文化、 詐騙、 假訊息、 中共認知戰、
Surveillance Capitalism、 ... 的共通點?
你的大腦是別人的戰場。
它們都是注意力經濟的現象。
本文太長, 沒空讀? 請直接跳到最後一節 「結語」。
2023年5月30日 星期二
認識中共滲透/激化對立/顛覆民主社會的手法, 從認識 Yuri Bezmenov 開始
Yuri Bezmenov 檯面上是蘇聯時代派駐在印度的外交人員; 實際上他也是 KGB 的特務。 後來他發現自己在替蘇聯政府建立一份 (未來推翻印度政府時所需要的) 「印度人獵殺清單」, 其中當然包含他自己身邊的印度朋友。 加上其他許多原因, 他無法忍受, 最終叛逃到加拿大, 並且向自由世界揭露蘇共如何對自由民主的國家進行 「意識形態顛覆戰」, 方法是扭曲大眾的認知與價值觀, 最終要達到推翻該國政府、 奪取政權的目的。
2023年4月1日 星期六
軟體不是財產; 軟體是人類社會的神經系統
在注意力經濟時代, 把數位內容當成財產來看待, 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其中特別是 「不提供原始碼、 會連線到某伺服器的軟體」, 輕率地把它視為財產, 更是一個致命的錯誤。 軟體具有特殊的強大能力, 可以監控甚至主宰、左右使用者的行為。 如果把整個人類社會想像成一個很大的有機體 (想像是一隻有兩顆頭的巨獸好了) 那麼巨獸的神經系統就是由網際網路與手機 apps 及電腦應用軟體所建構出來的基礎設施。 有能力透過軟體掌握人群脈動的那些公司或少數幾個人, 當然就是決定整個社會 (整隻雙頭巨獸) 未來走向的少數關鍵腦細胞。 這些關鍵腦細胞不僅止於接受感覺神經的資訊, 也會透過運動神經對其他細胞與器官下指令。 2013 年 Edward Snowden 爆料稜鏡計畫與五眼聯盟時, 大眾開始意識到 「感覺神經」 的強大; 監控式資本主義 用 「economy of action」 一詞提醒我們 「運動神經」 的存在以及它對社會的影響力。
2023年3月11日 星期六
搶救歷史論述與民主 請讓粉絲幫你備份臉書貼文好嗎?
您會看到這篇文章, 可能是因為粉絲覺得你的臉書貼文很有價值, 值得廣為傳閱甚至流傳後世, 所以轉這篇文章向你提出請求。 如果你同意, 請發一則貼文宣告你的文章授權方式, 讓粉絲們可以放心地幫你備份文章。
2023年3月4日 星期六
黑箱的 Line 是完美的詐騙溫床
家人接到詐騙電話, 對方聲稱家人被冒名在中華電信台中某服務中心辦了一個門號, 該門號被投訴為騷擾電話,... 幫轉到警局作筆錄, "警官" 還特地掛掉電話重撥, 要求家人看 來電號碼是某警局分局確認不是詐騙。 談話當中還不時穿插反詐騙教育以博取信任。 接著要求立即前往警察局做筆錄 (人在外地當然不方便) 或者退而求其次加 line 做筆錄, 因為 line 有跟警政署合作 (其實只有 間接又間接的關聯性) ... 總之最後確認是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