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識讀的重點之一是分辨 fact vs opinion。 不過在正體中文的世界, 「事實」 vs 「觀點」 似乎比 「事實」 vs 「意見」 更常使用。 於是我畫了這張圖, 試圖分辨一些相關、 相近, 但不完全相同的觀念。
一篇文章的作者(或演講者、 YouTuber、 政治明星、 投顧老師、 心靈導師、 ... 以下省略) 在一篇文章裡表達了什麼樣的意見? 是否值得採信? 至少可以從三個點去分析: 客觀陳述、 觀點和意圖。
資訊人權貴懂得提問題。 維護你的資訊人權, 特別需要學貴(哥)知疑。 資訊人, 這個年代的權貴, 會選擇 與網路為友, 或與網路為敵呢? 如果小王子、 史波克、 尤達、 或是納美人看到今天的資訊市場、 大學教育、 社會風氣、 ..., 他們會怎麼說呢? 這裡充滿了貴哥對臺灣社會所提出來的各種疑問。
媒體識讀的重點之一是分辨 fact vs opinion。 不過在正體中文的世界, 「事實」 vs 「觀點」 似乎比 「事實」 vs 「意見」 更常使用。 於是我畫了這張圖, 試圖分辨一些相關、 相近, 但不完全相同的觀念。
一篇文章的作者(或演講者、 YouTuber、 政治明星、 投顧老師、 心靈導師、 ... 以下省略) 在一篇文章裡表達了什麼樣的意見? 是否值得採信? 至少可以從三個點去分析: 客觀陳述、 觀點和意圖。
[6/26 再測試: 現在已經沒有衝突, 啟用 privacy badger 時, 一樣可以登入 line。
五月底六月初開始, chrome 版的 line 沒有辦法登入。 即使帳號密碼明明完全正確, 它還是出現 "Unable to log in at this time. Please try again in a moment." 登入畫面右邊的 QR code 登入功能, 雖然我從來沒在用, 但是很明顯地也是同一時間開始, 一打開 line 擴充套件就出現錯誤訊息。 Chrome store 上面看到其他人也有相同問題。 原來是因為 privacy badger 把 line 用到的某些函式庫判定為侵犯隱私的程式碼。 停用 privacy badger, 就又可以登入 line 了。
蒐集了一些關於
sshd/xz 後門事件 的連結。
如何測試自己的系統有沒有中鏢?
strings `which xz` | grep '5\.6\.[01]'
如果沒有印出任何東西, 應該就是安全的。
Kali linux 教你 以身試火。
圖解後門事件時程與機制 (右圖出處)。
測試: 自己扮演壞人。
Bash 階段解說 之一 /
之二。
黑帽駭客 Jia Tan 奪權詳細編年史。
想讀更多? 大推 wired 的文章:
"The XZ Backdoor: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rstechnica 的文章:
"What we know about the xz Utils backdoor that almost infected the world"、
jfrog 的文章:
"XZ Backdoor Attack CVE-2024-3094: All You Need To Know"
這幾篇裡面各有許多連結。
(上述檢查指令出自 jfrog 的文章。)
基於我對 「資訊科技的政治力量與社會影響」 的了解, 全民反共是台灣生存的必要條件。 不只是國家生存, 還有食物能不能安心地吃、 小孩能不能 (在保母看護及各種 「抖音 挑戰」 底下) 安全長大、 ... 等等攸關每個人生存與生活的種種日常切身問題。 很簡要地再說一次: 只要防火長城還存在、 中共的境內與境外言論管制 (境外? 中共畏懼「大翻譯運動」 ) 還存在, 批評/檢討的聲音被封鎖, 它就會持續用各種形式的謊言, 透過 人類社會的神經系統 去毒害自由民主社會, 因為這是它用以 滲透/激化對立/顛覆民主社會 可採取的最低成本、相對低調的強效毀腦武器。 你的大腦是別人的戰場。 而台灣跟中共的距離最近 (以及其他原因), 是全球受中共之害最深的國家。 (既然我們談的是神經系統而不是槍炮, 那麼..) 這裡的重點並不是物理距離有幾公里, 而是語言/文字/文化距離。 更不要說現在的生成式 AI 即將為中共的認知戰大幅提升戰力。 那些認為 「中共並沒有參與攻戰你我及全球各國民眾頭腦」 的人, 可能是無法理我的文章, 或是頭腦已經受損, 又或者根本是潛藏的共匪。 當然還有更大的一部分, 可能屬於從來沒讀過我文章的族群, 也就是絕大多數的台灣人 :-)
剴剴遭虐慘死案件, 有太多的情緒、 (不知道有沒有被加工的) 轉了好幾手的資訊、 以及針對這些七八手資訊的情緒化評論。 昨天終於看到最接近源頭(被害者)的資訊。 向關心這件事的讀者推薦 林祐生先生的臉書 (需要登入臉書、 不必加朋友)。 「女社工第一時間謊稱「阿嬤是主要照顧者」 一度影響辦案」, 這篇裡的「知情人士」應該就是他。 林先生的乾兒子是剴剴的玩伴, 也是周姓前保姆的孫子。 林祐生說: 去年8月時剴剴確定出養, 周姓保母還希望出養前都能照顧剴剴, 但社工卻說必須由兒福機構轉介, 也沒辦法申請每日1000元的補助, 周當時說不需要補助, 對方卻強調一定要由他們轉介,周才無奈送出剴剴。
兒童權益促進協會創辦人王薇君曾經跟林先生通過電話。 她 評論 兒福聯盟高層(王育敏、林志嘉、白麗芳等人) 以及新北市、台北市政府的態度: 「踢皮球」。 曾捐1200萬元給兒福聯盟的愛爾麗醫療集團總裁常如山 痛批兒盟把責任推給社工。 王薇君又說 (影片): 「所有錢都他(善心人士禮儀社的簡先生 )付的, 甚至幫凱凱弄了一個比較大的棺木, 因為裡面想給他一些玩具」 (網友評論: 兒福要是願意出錢辦掉說不定這整件事就埋到水底不會有人知道了…)
奇特的是, 簡先生把此事貼上網,結果帳號就被臉書砍掉了。 (以上資訊從 噗浪 上讀來, 再加上搜尋找到的。)
放言科技傳媒 有懶人包。
[3/30] 噗友分享報導者的兩篇深入報導文章: 聯繫斷裂的公務機器裡,缺乏一致監管標準的保母托育系統、 除了支援社工,收出養制度中長期缺位的國家角色怎麼補上? 試圖指出癥結, 喚起中央與地方政府的重視, 避免再發生遺憾。 大推!
[3/30] 另外, 在小格本文下方, 有匿名網友企圖分享一個匪報連結。 我不想幫匪報官網增加流量, 所以沒有放行。 不過這個案例很適合拿來作為媒體識讀的教材, 所以我幫他貼上 網路時光機備份, 大家可以放心點: 「虐童案綠營為何釘她?網起底「林志嘉台聯背景」:懂了」。 把報導者的文章跟匿名人士分享的這篇文章對照一下, 就可以知道誰真的關心小孩, 想找出系統性的問題、避免憾事再發生; 又有誰關心政治鬥爭, 企圖帶風向。 在這麼令人遺憾的事情上帶風向, 那真的是良心被吃掉了。 匪報、該文作者及分享連結的匿名網友, 他們的心態大約是: 「台灣的小孩子會不會再多死一些並不重要; 政治鬥爭比較重要。」 除了「共匪操作」還有什麼更合理的解釋呢?
現在的台灣面對的不是藍綠對決而是紅綠對決, 「反共的中間選民」 那篇已經說過了。 白藍支持者不理解 他的大腦是別人的戰場、 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而且持續經常在,間接地被共匪洗腦。 他們之中有一大部分 (包含你我身邊很多親友) 其實是韭菜、是大腦爭奪戰受害者, 而不是我們反共陣營的敵人。
如果要花時間力氣在社群媒體上打筆仗, 我個人認為: 「揪出偽裝成台灣人的共匪帳號」 才是 c/p 值最高、 最值得做的事。 最近我在噗浪上的 烏克蘭拉攏中國討論串 上面做了一次成功的示範, 在這裡分享心得與注意事項 。 有幾條是事後才想到的。 不同的社群媒體有不同的功能 (例如實名/假名/匿名?) 與不同的管理機制 (例如誰可以刪留言?) 這次的成功經驗不一定能完全複製到別的地方。
抖音 (嚴格說,我們用的是國際版,應稱為 tiktok; 不過以下簡稱抖音) 該不該禁? 有太多理由應該禁; 但是在民主國家不太可能。 也許我們可以提高一個層次, 討論是否要將 「注意力與情緒保衛戰」 納入課綱。 單單是刺激社會各界人士參與討論, 也許就已經達到降低抖音傷害的效果。
我不常逛臉書,更很少點推薦的連結。 笑話或動物影片是例外。 像幾天前臉書推薦給我的 海豹急著要救 (牠以為) 溺水的潛水員, 我忍不住就點進去看了。 覺得很可愛; 但是照例順手搜尋一下, 查到: reddit 討論串, 網友說: 這影片不知已經傳幾手了, 經常被亂加註。 這個版本編輯的加工也很粗糙: 前後片段潛水員的衣著配備顏色都搭不起來, 卻被搭上前因後果來解說。 後來發現: 其實只需要搜尋 「海豹 潛水 溺水」 就會找到中文的 事實查核文。
資訊爆炸、注意力稀有的年代, 即使只是可愛的動物影片也會被 [可能沒有惡意、單純渴望流量的] 網紅加工改造。 那我問你: 那個天天覬覦台灣、 掌控著抖音微信等等長程心智武器的中共政權, 會不會對台灣進行認知戰? 會不會有網紅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配合、以激情的語氣搧風點火? 「你的大腦是別人的戰場」, 而 「情緒」 是最容易被攻破的大腦理智防守線。 沒有這個警覺的人, 將會是這個年代永遠爬不出社會底層的韭菜輸家, 註定被詐騙集團 (或是偽裝成政黨、宗教的詐騙集團) 吃乾抹淨。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川普連任失敗。 在他的言詞鼓勵之下,隔年一月支持者衝進國會山莊,造成流血衝突。 煽動和執行暴力行為固然應該受到譴責; 引發川普支持者不滿的制度面根本弊病更需要拿出來放大檢視。 否則以後不論哪一黨勝選,都很可能會重複發生類似的不滿與抗爭 -- 就像2017修法之前我國的 「數學不及格公投法」 一樣: 制度的缺失導致每一次的公投都被操作成 「要投票vs不要投票」, 而主要的議題永遠被棄置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