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 vs google 的 Java API 官司, Oracle 勝訴, 於是 Oracle 準備大舉開徵保護費, 各行各業挫著等 [ 科技報橘、 風傳媒]。 身為程式設計師, 我看了快吐血。
2018年5月3日 星期四
2018年4月15日 星期日
雙眼明人的感嘆: 蘋果電腦沒能完整抄襲的技術, 半世紀後還是被世人們忽視
在這一則電腦界的歷史故事當中, 我們看見資本主義及智慧財產權真正幫助到的, 並不是有創意的發明家們, 更不是廣大的社會大眾, 而是狼性的資本家們。 也看到呆伯特漫畫裡的老闆如何把自家工程師的研發成果拱手送人。 時至今日, 半個世紀前就出現的、 可以幫資訊教育開拓新視野的技術, 仍舊是鮮有機會出現在 「課綱納入程式設計」 的討論當中。 (我稍微知道 smalltalk 語言; 但當時我甚至沒想到它。) Alan Kay 幫 Ted Nelson 祝壽的影片, 值得教育決策者、 電腦老師、 企業主管和不得志的思想家們一起欣賞。
2016年9月4日 星期日
獨立維修商表演破解蘋果的計畫報廢
蘋果刻意讓它的產品提早報廢、 強迫 品牌忠誠 的消費者棄舊購新。 這是真正的陰謀, 還是大家妄想? 已經有好幾個案例搬上法庭; 但我對這種問題比較相信工程師認證而不是法院認證。 正好在 YouTube 上看到一部影片, 看完之後對這個問題就得到一個完全確定的答案, 再也沒有任何懷疑了。
2016年4月14日 星期四
2016年2月25日 星期四
有了人工智慧, 人類還能擁有/還需要全職的工作嗎?
如果人工智慧的出現會讓我們失業, 那也許人類應該好好享受沒有工作的人生 :-)
這幾天從噗浪上 (主要出自 Dave 跟 Thinker) 看到幾部有趣的短片, 簡單整理一下, 再補上先前看過及受到啟發之後搜尋到的相關短片或演講串在一起。 注意 1: 一口氣看完? 有可能會傷害你的工作進度、 害你提早失去全職的工作! 注意 2: youtube (的人工智慧!) 自動產生的字幕可能有誤。 若看到錯誤, 或是看好久才懂的地方, 麻煩留言分享一下, 像這樣: 「[Basic Income] 4:36 within the [last] fifty or sixty years 」 謝謝大家!
2015年10月18日 星期日
2014年12月2日 星期二
又一個掛羊頭賣狗肉的 「手機資安政策」: 江惠貞、王育敏、蘇清泉等人主張國家機器介入管理你手機的 app
網友分享訊息, 說政府可能會訂定 「行動電話機系統內建軟體資安檢測技術規範」 草案。 搜尋一下, 似乎是 立法委員江惠貞的提案, 主張 「手機出廠前, (政府應) 對內建 apps 進行嚴謹的資訊安全檢測」。 本來以為這只是一個欠缺技術知識的不專業善意建議, 想說寫一篇 (難得) 客氣的文章呼籲政府修正方向。 不過更認真搜尋之後, 才發現自己太善良太好騙了。 決定放棄對政府與立委喊話, 還是回過頭來直接警告網友比較實在一點。 突然之間, 資訊軟體協會 (CISA) 就要在 12/04 舉辦 「手機APP軟體基本資安規範」小型座談會 (超有效率!) 邀請資策會說明國家新政策: 「未來將要求國內通訊應用軟體業者, 將其開發之產品送行檢測, 並將檢測結果不符合規範之通訊軟體, 予以揭露其安全性, 提醒消費者注意使用該通訊軟體危險性。」 看來大家都很積極地趕時程, 我也只能將現有的不完整發現與猜想草草分享。
[12/3 修改]
2013年8月18日 星期日
南方共同市場 (南美洲諸國) 發表共同聲明, 加強推廣自由軟體
烏拉圭總統府官網七月份 貼文 (西文): 南方共同市場 (Mercosur) -- 包含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委內瑞拉、巴拉圭諸國 -- 共同簽署一份聲明, 內含 59 項。 其中第 45 項宣示各國將持續強化自由軟體的推廣。 以下文字參考 google 中/英文翻譯而譯出。
支持自由軟體的發展, 以促進本區域的資通訊科技、 達到真實擁有軟體、 提倡知識與技術的自由交流、 避免過度倚賴該產業的跨國企業或不尊重本地區剛起步 (資通訊) 產業的公司。
表達意向將在各國國家計畫中推廣自由軟體以達到數位包容的目的。
重申將透過鼓勵與推廣, 落實南方共同市場層級的標準, 以便有效推動基於自由軟體的 (資訊) 政策, 鼓勵使用/開發/實作/研究/科技傳播。
微軟包袱輕、 不盲目追隨美國政府的南美新興勢力, 會不會成為未來自由軟體發光發熱的絕佳舞臺呢?
* * * * *
手邊沒電腦; 口頭推薦本文嗎? 可以請您的朋友搜尋 「南方共同市場 自由軟體」。
2013年5月28日 星期二
封鎖境外網站法案會如何偷走你的自由與財產
[鍵盤小五郎 客座發表]
近日筆者看見網友轉載一則新聞「境外侵權影音網 恐遭封鎖」,竟然為了保護著作權要立法建立像中國金盾那樣的防火牆系統,讓筆者想起以前那個講錯話就會消失的年代,當時大人們都會跟你說「不要問」,國家的文宣也都會寫一些「保密防諜人人有責」,好像只要講出一個美好的理由任何「保護」手段都是正當的,好不容這個國家才從白色恐怖與言論自由控制中解放出來,然而新的侵害人權理由出現了,這是次為了保護著作權,看了真的令人搖頭,雖然筆者在海外工作,但看到自己的國家年輕人只能領22K薪水,連吃飽都有問題了,還得受財團的剝削與思想控制,就讓我鍵盤小五郎來告訴你 ─ 為何這法案通過將造成全民受害。
2012年11月25日 星期日
管制青草茶而不管制 Windows 8 的真正原因
媒體報導:
「民俗調理明年納管 青草茶要登記」。
幫消費者的健康把關、 真便民、 真貼心的政策。
是嗎?
「是啊! 有政府的登記證背書, 對消費者將是一種保障。 這樣以後消費者才不會因為誤信一些誇大不實的廣告就隨便飲用成分不明、 效用可疑的產品啊。」
誇大不實的廣告? 哦, 我知道, 你是說像我在大學官方網站裡面看到的這類產品宣傳廣告, 對吧:
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
從思科副總威脅吹哨員工事件瞥見企業所掌控的 "民主" 社會
加州大學系統網路設備升級, 思科競標出天價惹爭議。 員工將內部信件外洩; 曾任中情局幹員的副總威脅: 找出你是我的嗜好。 此事在兩個面向展現我們的 「民主」 社會已經被企業所掌控。 另一方面, 馬總統也很明白地表示了他服務的對象是誰: 「薪資不能加,是因為廠商覺得錢賺得不夠。」 歡迎來到企業所掌控的 「新 "民主" 社會」。
2012年8月7日 星期二
(資訊) 就業市場的長尾現象
2012年7月29日 星期日
Windows 8 遇到獨立遊戲廠商出走潮?
近來許多遊戲廠商不約而同地抱怨微軟以及遊戲大廠所提供的環境昂貴、
欠缺彈性; 另一方面, 網路則提供了許多低門檻的創業環境。
Windows 8 上市時, 會不會正好遇到獨立遊戲廠商的出走潮?
2012年7月16日 星期一
偵癌儀器輻射過量 專家揭弊 遭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監看側錄電腦
紐約時報報導:
任職於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的五位專家因為揭弊而遭
FDA 長期電腦側錄監視。 奇異公司的腸癌檢測儀器送至
FDA 檢驗, 專家認為輻射過量, 有害人體健康;
但管理階層卻執意要放水過關。 專家在內部會議中抗議無效,
打算向國會及總統反應, 結果 e-mail 等等電腦活動被監看、 某些專家遭解聘。
以下是一些背景資訊及紐約時報報導的摘譯。
2011年12月11日 星期日
從封鎖 pps 看臺灣如何成為 "Great Firewall of Chinamerica" 的模範省
前兩天從多處收到這則訊息:
PPS以後看不到了?智慧局擬封鎖侵權網站。
網友擔憂 pps 被封鎖的臺灣將建立起自己的防火長城;
我則認為臺灣版防火長城不會獨立存在。
按照智慧財產保護的邏輯,
我們必須同時被納入中國和美國的防火長城。
事實上在今日智財保護無限上綱的氣氛之下,
中國的防火長城必須和美國的防火長城統一,
而臺灣則是首選的模範省 (或模範州 --
看我們先被納入哪一個防火長城)。
2011年12月4日 星期日
信譽是一種資產, 需要企業文化滋養
這個年代, 能否 與網路為友 將決定一個企業/組織/大學/政黨的興衰。 "善用自由軟體"、 "把簡報搬到雲端"、 "搜尋引擎最佳化" 這些固然也都是與網路為友的聰明舉動, 但跟另一項最重要的資產經營比起來, 上述種種可能都只是技術細節而已。
「信譽」 是一項極重要的企業資產 ( 簡中 / 英); 網路的出現, 大幅提升了它的重要性。 作為一位消費者, 請讀者自問: 當你要買一項昂貴的產品、 規畫一趟旅程、 投下一張選票、 決定要選一所學校或補習班就讀之前, 你會做什麼事? 當兩三家公司的產品與價格差不多的時候, 你會如何決定? 網路前跟網路後的時代, 是不是有很不一樣的做法? 這也說明了為何在這個年代, 企業/組織/大學/政黨特別需要關注信譽議題。
2011年10月1日 星期六
電子書包在臺灣: 產品/產值掛帥 專業無奈
摘要
「只談優點, 不談缺點」 「關心產值甚過關心教育」 在臺灣, 主導 (傳統/筆記/平板) 電腦輔助教學的力量來自電子資訊產業, 而不是來自教學專業。 在這一波電子書包狂熱當中, 專業意見再度缺席, 而這也將造成 「科技提升教學效果」 機會的再次流失, 與國家龐大教育資源的浪費。
2011年6月28日 星期二
Android Apps Market: Google 的 「阿基里斯腳踝」
「請隨便舉一個最成功的網路公司?」
就連不熟悉資訊產業的人, 可能多半也會答 google。
Google 是一家最懂得網路現象與網路文化、 最懂得
「與網路為友」 的公司。 他們的絕大多數商品,
都採用順應網路潮流的
「注意力經濟」 商業模式: 免費分享資訊、 吸引注意力、
賺取廣告費用。 只是... 他們還有一隻跟不上網路時代的腳踝:
android 手機上的付費軟體。 這也成了 google 的 「阿基里斯腳踝」;
而臺北市政府則是射中腳踝的那一支箭。
(本篇的重點是要給 google 建議; 另一篇 「卒子市長郝龍斌和外星人征服藍星的邪惡陰謀棋局」 的重點則是要給臺北市民、 臺灣的智慧手機用戶和被利用的政治人物提供建議)
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
專利勒索取代軟體開發成為資訊產業新主流: Android 給微軟帶來的營收五倍於 Windows Mobile
Zdnet 報導:
HTC每售一台Android手機 微軟進帳5美元 (中文)。
事實上, 整體而言 (量價相乘),
Android 幫微軟賺的錢, 是 Windows Mobile 的五倍。
奇怪, 真正寫程式碼的明明是 Linus Torvalds 等等網友和
google 等等公司; 為什麼收錢的卻是微軟?
不是說好智慧財產權要鼓勵創作的嗎?
這基本上是微軟運用 「病入膏肓的美國軟體專利制度」 在敲詐勒索保護費。 為了延續昨天游完泳的放鬆好心情, 避免心臟病和高血壓, 決定這一帖要擺脫憤怒模式。 請容我直接切換到 「利害擺中間, 良知放兩邊」 的資訊教授標準模式。 大學資訊科系如果不願意拋棄微軟, 至少也應該學一下, 看看微軟在失去創新競爭力之後, 它還能夠如何賺錢。
2011年5月22日 星期日
宏碁的蘭奇去臺灣化? 其實是臺灣的資訊產業(和教育)去網路化、 去消費者化
宏碁 CEO 蘭奇閃電請辭, 因為他看到 Wintel 勢力逐漸消退,
所以想向外國尋找平板電腦的軟硬體整合人才
(請注意: 是整合, 而不是開發); 但宏碁不認同。
在一片 「愛臺灣」 的氣氛當中,
許多主流媒體及網友選擇把矛頭對準蘭奇,
卻看不見一股鎖死臺灣資訊產業及資訊教育的強大力量。
畢竟, 「炮火對外, 檢討一個外國人」, 比起 「動搖國本、
全盤檢討自己國家的產業與教育根本方向問題」 要簡單多了。
但在我看來, 如此愛之, 適足以害之。 如果我們懂得選擇後者,
那麼蘭奇的請辭, 其實給臺灣帶來一個覺醒的機會:
臺灣的資訊產業和資訊教育, 不懂得善用網路的力量,
甚至長期與網路為敵, 與消費者為敵; 現在必須一百八十度扭轉,
開始把 「善用網路力量、 利益消費者而非軟體大廠」 的文化與思考,
納入企業與教育的每一個角落, 才能在網路時代保有
競爭力競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