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hart's Law [ 英文維基百科/ 百度百科] 說: 當一個評量指標被當成目標來追逐時, 它就不再是個好的指標。
2017年2月28日 星期二
2016年4月10日 星期日
販售價值 vs 使用價值
花很香、 很漂亮, 放在生活空間當中,
令人 (也令小狗) 心情愉悅,
這是花的 「使用價值 (use value)」。
對花農來說, 花可以賣錢, 這是花的
「販售價值 (sale value)」。
(我從 Eric Raymond 的
Magic Cauldron 一文當中學到這兩個詞。)
我們的社會太過於重視販售價值、 忽視使用價值。
不論是個人或團體, 如果能夠學會把目光焦點轉移到事物的使用價值,
將會獲益良多。
2016年2月25日 星期四
有了人工智慧, 人類還能擁有/還需要全職的工作嗎?
如果人工智慧的出現會讓我們失業, 那也許人類應該好好享受沒有工作的人生 :-)
這幾天從噗浪上 (主要出自 Dave 跟 Thinker) 看到幾部有趣的短片, 簡單整理一下, 再補上先前看過及受到啟發之後搜尋到的相關短片或演講串在一起。 注意 1: 一口氣看完? 有可能會傷害你的工作進度、 害你提早失去全職的工作! 注意 2: youtube (的人工智慧!) 自動產生的字幕可能有誤。 若看到錯誤, 或是看好久才懂的地方, 麻煩留言分享一下, 像這樣: 「[Basic Income] 4:36 within the [last] fifty or sixty years 」 謝謝大家!
2015年6月30日 星期二
讓 "非法" 的學術著作權高牆倒下的 Sci-Hub (翻譯)
全球最大學術出版商之一 Elsevier 對 Sci-Hub.org 提出告訴, 求償數百萬美元。 不過站長無意退讓。 她會繼續為科學知識自由化而奮戰。 Alexandra Elbakyan 表示: 「我認為 Elsevier 的商業模式是非法的。」
2014年10月19日 星期日
慈濟的志業一定要建立在環境破壞與言論管制之上嗎?
慈濟內湖園區開發案對環境的危害不僅止於該案本身。
都委會黑箱作業幫慈濟開後門的案例一開,
其他建商很可能跟進、 以相同的技巧變更並開發保護區。
台北市警局將抗議民眾帶回警局做筆錄, 企圖製造寒蟬效應,
似為達到管制言論、 封鎖黑箱會議訊息的目的。
本文借用證嚴法師的幾句話來呼籲慈濟人拿出良知停止以行善之名做傷害大眾的事。
2014年5月18日 星期日
高中高職生選校系必知: 傷害兩代學長與你的 「大學實習必修」 政策
教育部推動大學生進入職場實習, 原本是希望學以致用。
但很可惜, 這個政策的設計有一個嚴重的缺失。
再加上當今各大學高層普遍重視補助甚於遠見。
結果這個政策造成了大學生被剝削、
社會新鮮人的就業機會被排擠壓縮、 基層教師為難的三輸局面。
本文對大學師生提出一些建議, 來對抗這個有問題的政策。
更要提醒那些正在選校系的高中高職生及家長作出明智的抉擇:
那些正在唸大學的學長們, 還有已從大學畢業的學長們, 他們沒有選擇的機會;
但你們還有機會。 高中高職生如果覺得文章太長, 請讀一、二、七節就好;
2013年12月8日 星期日
大學專利技術移轉中心的難堪與窘境
在美國, 大學為什麼淪落到與專利蟑螂並肩作戰?
在臺灣, 大學要求師生讓渡專利, 這算是教育,
還是剝削? 算是 empowerment, 還是 enslavement?
撇開社會整體利益不談, 「配合各校追逐專利績效的政策」
符合師生自身的狹隘利益嗎? 會不會到頭來甚至連學校也沒有得到好處?
這一切所為何來?
我們還要繼續活在母體 (The Matrix) 的虛幻世界裡面,
高高興興地一邊被榨取營養, 一邊保衛這個系統嗎?
2013年6月20日 星期四
何不改以 「昭告天下」 處理酒駕者及拒絕酒測者?
酒駕似乎是令臺灣人束手無策的問題。
經過那麼多不幸的事件、
罰責 一再提高, 卻還是有人就是要酒駕。
於是民怨高漲, 臉書上出現
【反酒駕】推動修法重刑重罰 的社群。
連阿信也跳出來支持酒駕重罰; 朱學恒認為
縱容酒駕如殘害無辜 (但被指出
簡化問題未深入)。
小格向來主張保護人權與隱私;
這次容我破例改變立場, 主張犧牲一些隱私來換取社會大眾的安全吧:
凡是拒絕酒測者及酒測未過者, 車牌 (以及駕駛人姓名?) 都應被公告在網路上。
2013年4月28日 星期日
「企業管理、 量化績效」 思維經營教育, 美國 NCLB 法案孕育出老師集體作弊醜聞
美國在 2001 年布希執政時, 通過一個極爭議的教育法案: No Child Left Behind ("把每個孩子都帶上來") (中文摘要, 美好版)。 為了爭取聯邦政府的教育經費補助, 各州政府必須針對 「閱讀」、 「寫作」、 「數學」 幾個面向制定標準測驗 (standardized tests)。 各地學生的測驗表現, 將決定學校的績效。 績效連年不理想的學校, 將被依序要求:
- (連續兩年) 公告週知以利學生轉學、
- (連續三年) 免費提供補救教學、
- (連續四年) 檢討課程或人事大換血或延長上課時間、
- (連續六年) 關校或由私人公司或州政府來接手經營。
2012年9月23日 星期日
「採購版面」 惹爭議: 維基百科 vs 學術期刊
最近維基百科爆出 「付費編輯」 的爭議:
兩位重要編輯運用其特殊地位與權限推行自己的行銷事業。
無獨有偶地, 同一時間華人學術界也出現了 「付費保證期刊九成刊稿」 的廣告。
正好把這兩個爭議行為拿來簡單比較一下。
也希望 JCIT 、JDCTA、IJACT、AISS
四大期刊的編審學者看到本文之後能夠出面自清,
或者證實這是詐騙廣告, 或者糾出害群之馬,
以維護自身學術社群的清譽。
2012年8月25日 星期六
「教學成效卓越」 還是 「數字績效卓越」?
我們的社會錯把 「數字績效卓越」 拿來當做
「教學成效卓越」 的最重要, 甚至是唯一指標。
教育界圈內圈外有很多人相信: 大學各種管理數字績效漂亮,
就代表大學的課堂教學成效優異。
但其實這兩個目標不僅不必然正相關, 有時甚至還會互相衝突。
一所大學真心重視的到底是教學成效還是數字績效?
從它的行政文化 -- 行政人員處理事情的一些案例 --
裡面可以觀察得出來。
比方說, 一所大學向教育部申請的教學卓越計畫裡面, 全校 n 個學院各要有一門課 「邀請許多校外講者至課堂演講」。 其中的 「講師交通費」 應該如何編列? 如果核定的經費不夠用, 應該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