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4日 星期一

陳時中團隊的 covid 19 防疫成績, 以及資料視覺化撈出來的其他有趣國家

台灣+G20 各國防疫成績比較圖 OWID 資料視覺化比較各國每百萬人每日新增死亡案例數 國民黨和民眾黨一直在攻擊陳時中的防疫成績; 民進黨支持者覺得阿中和防疫團隊已經做得那麼好了, 還被這樣攻擊, 非常委屈。 事實的真相到底如何? 我們丟掉狹隘的台灣政治觀點, 直接看 our world in data 網站 的全球各國防疫資訊。

OWID 的網站做得很棒, 什麼程式都不需要寫, 就可以直接透過網頁介面, 以視覺化的方式比較各國的防疫成績。 因為各國行政效率不一, 黑數比例可能差很多, 所以我們不看確診案例, 而看死亡案例。 又考量各國人口數差異, 我們應該看的是相對於人口總數的死亡案例。 這個頁面 直接比較加拿大、法國、德國、印度、英國、 美國等等國家的死亡案例數。 上面選項預設已勾選 "relative to population", 所以顯示的正是 (相對於人口總數的) 每百萬人每日新增死亡案例數。 把滑鼠移到右下角的圖例, 想要觀察的那個國家名稱上, 圖案的其他部分就會褪色, 只留下有興趣的國家唯一顯著的彩色。

最明顯的是英國的兩大高峰。 可以把左側的 United Kingdom 的勾勾取消掉, 就會看到次明顯的是法國和德國的第一波。 再到下方 (不是左方!) 的輸入欄位, 可以填入更多有興趣比較的國家。 大概是因為我的IP所在位置, 它直接推薦加入台灣。 從這裡新增和刪除國家, 會改變瀏覽器網址列的網址, 以後在 OWID 的所有查詢, 都會納入此處列出的所有國家。 加入台灣 (還有日本跟韓國, 這是一定要的) 之後, 可以看到台灣的最高峰比美國跟德國稍微低一些, 比韓國稍微高一些。 台灣的資料被作掉了! ୧(๑•̀ᗝ•́)૭

很令人訝異的是: 日本的高峰蠻低的, 跟新聞裡面聽到的印像不太一樣。 搜尋了一下, 發現這篇 Scientists probe Japan's remarkable COVID success in hunt for new vaccine to protect some of the most vulnerable。 原來西方國家注意到: 與全球相較之下, 日本防疫規定並不嚴格, 而防疫效果卻非常成功, 於是有許多科學家提出各種理論企圖解釋。

如果把時間軸壓縮起來, 我們就可以更宏觀地拿三個指標來同時比較很多國家。 同時要觀察一張試算表的三個數值指標的時候, 散點圖/氣泡圖 是最合適的了。 我在 海撈股票 的時候也是從本益比、 股價淨值比、 現金殖利率、 roe、 GVI 等等指標當中每次挑其中三個來畫散點圖, 以決定要研究哪幾檔。

首先, 高峰會造成醫療量能吃緊, 應該是一個蠻有意義的比較指標。 而且如果比較平均死亡人數的話, 台灣前面很長一段時間防守得太好了, 分數會偏高。 對執政黨, 就是要用嚴格的標準去檢驗, 是吧? 其次, 有一個指標叫做 stringency index, 代表防疫法規的嚴格程度, 從0分 (最寬鬆) 到100分 (最嚴格)。 身為追求自由的人士, 這是我個人很重視的指標。 雖然平常小格+噗浪主要談資訊科技相關的監控議題 (例如 1922 如何尊重隱私 以及 台北通的監控風險 等等), 但疫情時間能不能出門買東西, 這更是很現實的問題。 [11/22 不僅如此, 防疫措施的鬆與緊會影響國家整體的經濟表現, 進而影響到你我的年終獎金或生意好壞或投資股利。] 這個 stringency index 每天可能會因政府頒佈新政策而變化。 我取所有日子的平均值。 以上兩個指標將會作為我們繪製散點圖的 Y 軸與 X 軸。 最後, 人口越密集的地方, 防疫應該越困難。 這個因素有多重要, 非公衛專長的我也不知道, 所以只拿它來當作散點/氣泡的大小, 稍微參考一下。

從維基百科找到 世界各國人口密度清單, 又從 這裡 取得各國與地區代碼清單。 先用 covid-summary.py 這個小程式計算各國 「高峰期間14天的每百萬人每日新增死亡案例平均數」 再跟人口密度清單合併, 得到這個檔案: covid-summary.csv。 最後用這個設定檔 covid.json 同時觀察所有國家的上述三個指標, 得到這張 雜亂 壯觀 的全球各國比較圖。

越左邊代表防疫措施越寬鬆; 越下面代表高峰期間(每百萬人)日均新增死亡案例數越少。 理論上最理想的是原點; 不過現實上, 位於圖左側整個 Y 軸的國家, 可能代表沒有防疫措施; 位於原點的, 甚至可能連統計數據都沒有。 離開 Y 軸, 看起來最成功的是左下角的尼加拉瓜, 我搜尋到的是這篇文章: 公民行動揭發尼加拉瓜總統的「抗疫成功」假訊息。 其次是坦尚尼亞, 我搜尋到的是: 坦尚尼亞的隱藏式瘟疫?

以上兩個例子看起來都不是很有價值。 全球的資料量太大了; 我們改觀察 G20 + 台灣 (<==點我點我,好玩!) 在這些國家當中, 很明顯地, 右下角的中國以沒有人性的強力防疫措施得到(目前根本還沒有出現過高峰的)最佳成果。 最上方的英國, (首相強森) 以相對放任的態度面對疫情, 得到最差的成績。 最左下角的日本則是剛剛說過, 全球稱羡的 「低管制、 低死亡」 防疫成效卓越國家。

那你說最左邊台灣的防疫成績好不好? 沒錯, 單以高峰期間死亡人數來說, 我們跟這些世界經濟強國比起來, 只能算中段班, 跟韓國差不多。 但是我們的防疫措施是最寬鬆的, 甚至比日本還寬鬆很多! 我們還是這些國家當中人口密度最高的呢!

Japan's remarkable COVID success 那篇文章很值得大家讀。 反正現在 google 翻譯很方便。 當中有提到: 日本防疫的成功, 很大一部分靠全民的自願配合; 民眾戴口罩的同儕壓力如此之大, 當熱浪來襲時, 政府甚至要反過來勸大家在戶外空曠處不要戴口罩。 台灣的文化是不是也有點像呢? 我現在在游泳池還經常看到有人戴著口罩泡 spa, 佩服!

[11/22] 單以死亡案例來說, 除中國之外, 做得最好的是沙烏地阿拉伯。 用 「saudi arabia covid success」 也可以找到一些文章稱讚他們的反應迅速、 採用遠距教學、 採用數位防疫技術等等。 這些我們自己也都很熟悉, 不是嗎? 還記得羅一鈞把 ptt 的文章帶進政府的警報系統, 以及後來政府的鎖國措施嗎? 還有我們的 zoom vs jitsi1922 等等。 沙烏地阿拉伯的死亡案例數比台日韓低的兩大原因, 一個可能是很有錢, 另一個當然是 ruthless fight - 毫不留情的嚴格措施。

[11/22] 看到侯宗佑的這篇: 我如何跟不同政黨的朋友對話? 藍綠白理性的共識:陳時中就是世界第一的防疫指揮官 以及文中提到的 計分表, 才想到: 對啊, 防疫措施的強度對經濟的影響很大, 所以用 X 軸來排名本來就有很現實的經濟意義。 從這個角度來看, 台灣是第一名, 我的結論與他的結論一致。

台灣防疫當然是成功的, 而且這也不是陳時中一個人的功勞, 但是他跟團隊顯然做了很多正確的決定。 否則怎麼可能有這麼好的成績呢? 如果你對「嚴格/寬鬆管制」指標沒興趣, 或是讀完日本成功那篇, 卻還是相信藍白對於阿中批評的人, 我建議你趕快移民到更美好的國家, 例如不計一切代價清零的中國。 至於中間選民們, 請不要再 鄉愿、 不要再聽信那些 不希望你思考的人, 甚至是直接釋放 「台灣致死率第一」這種假消息 來打擊防疫士氣的首都副市長, 或是 武肺的 「mal-information」, 也就是 「基於現實,用於對個人、組織或國家造成傷害」 的資訊。 請睜開眼睛, 看看國外的數據與文章。 請相信你自己、 相信你身旁的人、 相信絕大多數的台灣人, 特別是辛勞的醫護人員們, 大家都已經對防疫做出了有效的貢獻; 請看著真實的數據, 感恩我們生活在一個公衛與醫療優質的自由國家。

有一種說法是: 你把強烈的心意/注意力 「放在」 (不論是享受或是抱怨) 哪件事, 宇宙就會送給你更多那件事。 如果你抱怨的, 真的有那麼一回事, 那也就認了; 如果你抱怨的, 根本是政客為了私利而編織的謊言, 你卻要因為相信他而招來更多原本與你自己無關的類似霉運, 這不是太冤枉嗎?

[2023/7/9] 我寫的幾篇與 「疫情+資料視覺化」 相關的文章:

  1. 源自黃珊珊的假消息
  2. 陳時中團隊的 covid 19 防疫成績
  3. 讓資料視覺化告訴你何謂 mal-information

1 則留言:

  1. 看到這篇文章: 【週末分享/我如何跟不同政黨的朋友對話?藍綠白理性的共識:陳時中就是世界第一的防疫指揮官】 於是把連結以及一些新的想法補充到正文。 (註明 "11/22" 的地方)

    回覆刪除

請見 留言審核及授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