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2日 星期一

NCC 推動數位中介服務法對抗中共認知戰? 小編們才是更強大的反抗軍

NCC 提出 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邀請民眾表達意見。 它的主旨是要 「防止違法內容流通」。 首先, 單就程序來說, 推出法案前, 先將草案放到 join.gov.tw 網站公開討論, 這是很棒的事, 代表執政黨有在做透明化與雙向溝通。 然而這個法案的內容引發了言論管制的疑慮, 民眾抗議的聲音遠大於支持的聲音; 行政院也緊急踩煞車。 我給 NCC 七位委員們一點建議: 請揚棄 「封鎖資訊」 的20世紀舊思維, 請跟上時代, 接受並且善用 「資訊複製零成本」 的事實, 改採21世紀的策略來對抗假訊息與認知戰。 小編們 -- 不是律師或法官 -- 才是這場戰爭當中, 最值得大家請益的專家。

事實上我支持數位中介服務法的部分條文。 姑且讓我用白話文來摘要其中兩條的精神: 第22條平台應該要提供檢舉機制; 第23條平台應該要為 「發言被下架者」 提供抗議機制。 諸如 YouTube、 臉書等等平台本來就已經有檢舉機制, 這跟開放民眾檢舉交通違規的意思類似, 採用群眾外包 (crowdsourcing) 的方式鼓勵公民參與, 分攤執法機關的工作量, 以群眾的力量共同協助糾正輕微但大量的違法或不恰當行為。 這值得其他夠大的網路公司與社群效法。 (當然, 這個機制被濫用甚至操作的可能性, 特別是位於權力市場長尾現象的尾端部分, 就像有達人把檢舉交通違規當成正職甚至製作假相片誣陷的現象, 也應該要有煞車機制。 不過為了聚焦, 本文不談這個議題。)

遺憾的是這些平台刪除用戶內容甚至暫時或永久封鎖帳戶的時候, 用戶經常投訴無門, 例如: 醫師的帳號被 google 停用廣告公司 CTO 被臉書 ban 終身明星轉職州長的阿諾的影片被 Youtube 限制流通、 危險電燒影片在 Youtube 大行其道, 警告的影片反而被 Youtube 下架 等等。 事實上臉書的言論管制頻繁而且經常莫名其妙, 用戶沒有抗議的管道, 只能用其他社群媒體哭訴自己 「被祖」。 如果我國政府有能力執法, 我舉雙手雙腳贊成數位仲介服務法第23條。

如果 啦。 不只是台灣AI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轉發法學教授的文章並推廣 葉黃素計畫 因而自己也被祖美國警察認證無犯罪意圖的用戶仍舊被 google 拒絕恢復帳號、 就連知名國際醫學期刊 BMJ 經過同儕審核、 批評輝瑞疫苗的文章也很諷刺地 被臉書的「事實查核」列為假資訊。 姑且不看其他 「言論審查」 的爭議部分, 就算法案的第23條通過, 我也很難想像我國政府因此就有能力對抗臉書等等巨頭、 能夠為上述各類遭遇的用戶爭取權益。

如果立了法卻無法執行, 那不是有損公權力及國家形象嗎? 就像丁守中帶領國民黨與民進黨立法委員 共同通過、 卻沒有頒布施行、 時代力量也 沒有勇氣挑戰 的盜版三振垃圾法案, 有損三個政黨的形像。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以上的批評並不是主張兩手一攤、 完全放棄。 我的核心主張很簡單: 網路力量太強大, 連中國共產黨都畏懼它 (所以要嚴格管制)、 連俄羅斯都 因為它而受重傷, 我們當然要與網路為友, 而不要與網路為敵。 網路最根本的特性就是 資訊複製零成本。 聰明的21世紀政策不會跟這個特性對抗, 而是要順著這個特性去尋找解答。 最近跟一位整復師聊天, 他說他在網路上出現的資料是舊的地址, 不知道該如何把它撤下來。 我的建議很簡單: 不要擔心如何撤下來, 而要用新的正確的資訊去 蓋台

違法內容的流通是不可能杜絕的, 除非禁止人與人之間的私密通訊、 把所有教密碼學、 推廣加密自由軟體的老師全部抓去關。 很籠統地說, 順勢而為、 與網路為友的聰明策略是: 推廣對抗的內容, 用它去蓋台。 違法內容有很多種, 我可以舉一個小格最常談的例子: 盜版軟體。 對付盜版軟體的流竄, 最好的方法就是推廣自由軟體。 一直以來, 反盜版宣傳的場合不敢提自由軟體, 不是因為這個策略無效, 而是因為它太有效了, 會傷害某些有力團體的利益。 不過現在大家最關切的問題是假訊息與中共的認知戰, 那以下就只聚焦討論如何應對這一類的 「違法內容」。

黃珊珊公然釋放假消息, 主流媒體只有配合沒有更正。 柯文哲 一再公然說謊抹黑, 即使抹黑市議會、 被議員 拿證據駁斥 之後, 主流媒體還是繼續堵麥克風給他, 卻鮮少評論市長公然說謊、 鮮少談論他 曲解言論自由 對社會風氣的傷害。 在這樣的氛圍下, 就算法案通過了, 民進黨政府你敢辦黃珊珊與柯文哲嗎? (很好, 不敢就對了。 與論也是網路力量的一部分。 懂得敬畏它是明智的。) 拿這個法案想要對抗假消息, 很容易會因為政治的顧慮而無法懲罰經常散佈假消息的政治明星或名嘴們。 更不用說那些 「由許多片段的事實所拼湊而成、 只改幾個字的 「引導腦補」 認知戰。 想要用法律去阻止後面這類認知戰的流通擴散, 就像想要用網子去撈水一樣天真。

對付認知戰最根本的手段就是 媒體識讀教育。 這不應該只是大學的通識課, 這應該像 AED+CPR 急救訓練一樣, 成為許多中小學老師的重要研習主題。 另外一個看似無關的重要教育主題是個人手機資安防護。 讓學生們知道: 為了自己的安全, 最好採取 節慾手機策略, 尤其要避免安裝來自中共國、 沒有原始碼的 app, 這順便也有一點抵抗中共認知戰的效果。

輔仁大學陳順孝老師的 媒體識讀講義IORG 的中共資訊操弄報告 等等, 都放在網路上可以自由下載。 設法讓更多人知道這類教材的存在, 這就踏出 「順著網路複製零成本特性」 的第一步。 然而有太多的資訊競相等待網友自由下載, 只有少數資訊能夠搶到網友的注意力。 在這個資訊爆炸注意力稀有的年代, 情緒決定資訊的傳導度。 中共的資訊戰經常訴諸 「貼上標籤的仇恨」 (例如國家/民族/政黨/階級對立的激情); 我的文章經常訴諸軟硬體用戶權益受損所引發的驚訝與憤怒; 網路詐騙常常訴諸貪婪、同情或愛意 唐鳳主張用幽默感對抗假消息 ; ... 另外也請想想你自己經常對什麼樣的文章按讚或轉貼呢? 不管你的臉書時間軸或噗浪河道是什麼屬性, 笑話、 令人感動或同情的新聞和實用的健康知識, 或許都是比較可能出現的偏離主軸貼文。 在這個注意力經濟年代, 情緒決定資訊的傳導度。

另外一個重點是閱聽內容的形式與長度。 因為資訊複製零成本 => 資訊爆炸 => 注意力是稀有財 => 所以現在人的注意力時間 (attention span) 很短。 同樣可以自由分享的資訊, 影片的傳導力優於圖片又優於短文、 長文、 書本PDF。 像是 「數位中介服務法」 這樣的法律條文, 它的傳導力趨近於零。 (我只讀了一點點。) 另一方面, 為什麼 抖音一響父母白養? 為什麼 臉書要走向抖音化? 不論你是否認同這些現象, 他們的存在是事實, 而背後的原因就是網路所造成的資訊複製零成本等等一系列效應。

想要有效對抗認知戰, 我們必須從冗長嚴肅的媒體識讀講義裡面, 抽取各別的短議題或例子, 改用圖片或影片的形式, 加上幽默、 實用或是流行迷因 (meme) 的元素, 重新上架。 例如: 如何判斷社群媒體追星的對象是否正派誠實、 如何避免落入另一個柬埔寨綁架陷井? (雖然恐懼不是最值得激發的情緒, 但它也是幫助人類生存的重要情緒。) 想要讓媒體識讀的知識傳播到校園之外特別需要朝這些方向思考。

用有效的方式推廣媒體識讀其實也是在打認知戰。 只不過我們做相反的事: 中共打認知戰的目的是愚民, 而我們打認知戰則是因為民主社會需要高比例會思考的公民。 上面的建議有一些不是 NCC 的業務, 有一些甚至不適合任何政府機關執行。 我自己大部分時候只會寫既冗長又欠缺笑點的文章; 只能期望這篇文章能夠說服更多對中共有警覺性的朋友們 (特別是最擅長這些工作的強大小編們) 拿出你最拿手的方式共同參與推廣媒體識讀的知識。 這會比企圖說服他人接受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更有意義。

1 則留言:

  1. 陳順孝老師的媒體識讀講義連結至你的玩具烏托邦了,是否該是 https://axiao.tw/meli-fe5f8e6fad4 呢?

    回覆刪除

請見 留言審核及授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