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臺灣 69 人出現在 IS 綁架名單上一事, 已有媒體表示: 錯誤多可信度低。 我再來鍵盤柯南一下, 拿它當做一個 「媒體識讀」 的負面教材, 也順便挑戰臺灣許多媒體 「不太查證又拒絕說明消息來源」 的資訊蠻荒文化,
多篇中文報導皆提及勒贖一事; 更早的報導甚至 「誤傳」 為意圖綁架富豪。 好吧, 如果是想綁架富豪以便勒贖, 那我們就先用 「islamic state ransom list」 來進行近期 (一週) 搜尋吧 - 完全找不到相關的英文新聞。 (這是英文文章在報導勒贖事件時比較可能用的關鍵詞。) 還是說綁架意圖並非金錢, 另有他圖? 那就用 「islamic state kidnapping list」 搜尋, 找到的英文新聞都是臺灣的媒體寫的關於此 69 人名單一事。 [我的 firefox 沒有登入 google 帳號, 所以除了地理位置之外, 其他應該沒有太明顯的 過濾氣泡效應。]
外交部歐洲司長表示: 這是倫敦大都會警察局報給我們外館的資料。 外交部一路密件處理, 最後卻被許多媒體公開報導。 好心的倫敦大都會警察局 (而不是英國國家層級單位?) 應該不會獨厚臺灣吧? 那麼其他反恐國家為什麼都沒有反應呢? 是因為我們是所有反恐夥伴當中保密做得最差的國家嗎?
三立新聞 (還有
蘋果日報) 說國安局 「為了避免造成群眾不必要的恐慌,
決定先不通知當事人」; 但自己卻公佈了一份半遮掩的名單,
好像故意要讓更多同姓氏的人同樂一起恐慌。
為什麼他們會用中文而不是英文寫出姓?
這兩報的匿名記者看著英文直接翻譯不怕寫錯嗎?
(劉柳、 徐許、 方房、 ...)
還是誰好心幫匿名記者們先把中文名單都查好了?
兩篇都說名單來自鏡週刊。 用 「鏡週刊 反恐 名單」 搜尋到 鏡傳媒的文章, 發現上述國安局的態度, 確實就是直接剪貼自鏡傳媒的這篇報導。 但是這篇由鏡傳媒的匿名記者所撰寫的謠言老祖宗報導, 它本身卻並沒有刊出名單 -- 連英文版都沒有, 更別說是中文版。 到底什麼樣的動機讓鏡週刊把獨家內容故意拱手留給競爭對手刊出呢?
鏡傳媒的文章裡面有諸多與此事無關 純粹為製造恐嚇效果的段落 (「早已有跡可循」、 「令人聯想到」、 ...) 但其中許多明顯獨家等級的勁爆陳述 -- 包含針對此次恐嚇新聞的部分 -- 卻沒有提供任何具體的情資來源, 只有 (不知名的) 「知情人士透露」、 (不知名的) 「一名...反恐學者」、 「本刊(的不知道是誰)調查」、 「根據(不知道是哪一家) 外媒 (的不知道是哪一篇) 報導」。 比方說, 國安局 「為了避免造成群眾不必要的恐慌」 的說法, 是鏡傳媒的 哪一位記者 採訪國安局的 哪一位官員 得知的呢? 「駐英國代表處電報」 是如何取得的呢? 有沒有同時取得其他機密文件啊? 還是說國安局裡面有某一位 (某一些?) 白癡官員, 恰好只讓這份 「應該避免造成群眾不必要恐慌」 的關鍵文件不小心被曝光, 而且被訪問時卻又像被老師的威嚴嚇呆了的小學生一樣, 立正站好老實地回答聰明又機智的匿名記者呢? 哦, 還有, 這篇謠言老祖宗用的辭既不是 「綁架」 也不是 「勒贖」 而是 「獵殺」。 三者動機差很多耶, 後面這些互抄的匿名記者連忠實抄寫都不會嗎?
讀鏡傳媒這篇文章時, 感覺很像在讀 「謠言止於搜尋」 那篇文章中所提到的謠言文章 (「日本人因海底核爆實驗而自作自受」)。 (1) 重要的指控或陳述都沒有寫出明確、 可驗證的消息來源。 (2) 文章本身沒有作者姓名。 這真是一篇媒體識讀絕佳的負面教材。 如果是欠缺媒體識讀能力的一般民眾誤信, 那也就罷了; 但是撰寫三立新聞跟蘋果日報那兩篇報導的這幾位匿名記者 怎麼也會犯這種錯誤呢? 好吧, 至少他們有提 「資料來源:《鏡週刊》」, 雖然沒有給超連結, 至少算是作了一點樣子。
相形之下, 許多部落客的文章就比蘋果三立之流的主流媒體更可信多了。 (把新聞當製造業在經營的幾家中字輩媒體就更不必提了。) 因為有公信力的部落客寫文章 (1) 會給超連結說明出處 (2) 讓讀者知道是他寫的。 重點不是他多大牌或者是否用真名, 重點在於他的 ID 或筆名承載著長期經營所累積下來的信譽, 讓他不敢亂寫。 甚至只是給一個不太可靠的連結, 都會被讀者質疑恥笑的。 但是 臺灣許多主流媒體 -- 跟中國的媒體一樣 -- 有兩個惡習: 既不要求記者具名, 也不願意給出原始連結、 甚至連資料來源都不講清楚, 好像很怕幫別人打廣告。 一個社會的閱聽者如果容許這種文化、 不要求寫作者具名負責, 那麼有心人士就很有操弄媒體的空間。
有些時候媒體會為了保護消息來源的安全而不指名道姓。 在這種情況下, 第一, 這應該是例外而不是常態, 媒體應該解釋原因; 第二, 即使我了解媒體的道德困境, 我心中還是會對這種消息的真實性大打折扣。 特別是 「引述幾句話」 這種類型的消息, 既沒了消息來源, 就死無對證, 隨便他怎麼編寫那幾句話, 讀者也無從知道是真是假。 應該說: 這位 沒有名字的 「知情人士」 或 「反恐學者」 到底是否存在? 這都還是個問號。
有一種狀況我不需要知道消息來源就會願意相信: 釋出來的是大量而且有相當連續性的文件, 像是美國外交電報、 土耳其總統 Erdogan 的 e-mail、 Hillary Clinton 的 e-mail 等等。 因為量大到很難在 「維持資料邏輯性/一致性」 的情況下完整造假。 當然, 像 Julian Assange 這樣不事先刪掉個資就直接倒資料的不負責任行為引發 侵犯公民隱私、 危及公民性命安全 的批評, 這又是另一個面向的問題, 不在本文討論範圍。
媒體識讀範例講解結束, 請直接跳到最後面。 以下幾段是茶餘飯後閒聊用的陰謀論。
* * * * *
如果這是假新聞, 那麼製造新聞的人有什麼動機呢? 如 「鏡」 文所說, 「極可能是為了製造恐慌」。 總之這個假新聞已經很成功地在很多人心中種下恐懼的種子, 操盤者的目的已經達到。 我這篇文章也不太能改變什麼; 只能盼望下次出現類似假新聞時, 會有人想到我這篇文章。
不過, 我認為想要製造恐慌的, 並不是 IS, 而是我們的英美盟友。 您認為以下三件事何者最有可能為真?
- 這份名單真的來自伊斯蘭國
- 布希有一個複製人分身
- 2001 年當時的美國副總統錢尼是九一一事件的幕後黑手 1、 2、 3
相對而言, 第三件事的可信度好像最高耶。 不太敢完全相信的原因, 並不是因為它的來源有問題, 而是因為具名、含具體細節的資料太多, 我沒時間也沒動力認真判讀其真實性。 不論九一一事件是美國境內黑手自導自演或是真實的外來攻擊, 總之它確實 促成了國會迅速通過 PATRIOT Act、 縮限人權、 讓美國越來越不像一個民主國家; 但是卻便利了掌權者對民眾的監控。
用 「恐怖攻擊」 製造恐慌, 透過媒體洗腦讓民眾把 「孤狼式恐攻」 聯想成天差地遠的 911 事件, 這種操作有利於政府通過監控民眾隱犯隱私的法案及政策。 紐約市政府即將在公共場所大量佈署人臉辨識系統, 其理由也是 「反恐」。
臺灣長期以來就是美國的境外實驗室: 我所知道的至少就有 智財局意圖封鎖 「境外侵權網站」 跟 盜版三振垃圾法案 這兩個明確的案例, 以及 「仿冒」 謀殺 「盜版」 與 「山寨」 的媒體操作。 這次在臺灣操作的製造恐慌假新聞事件, 我高度懷疑背後黑手是 (以英美為首的) 五眼聯盟那個方面的人, 而不是 IS。 目的是要幫助民進黨政府以反恐為由強化某些管制, 再把這樣的管制引回國內 -- 也就是封網及三振那兩例所採取的手法。
* * * * *
我知道太多了, 一定要執行一個 SOP:
#include <不自殺聲明>
作業: 請研究一下鏡傳媒文章中提到的 「全球安全和國防事務研究院」 是個什麼有趣的東東。 提示問題: 它是一個高調還是低調的團體? 過去曾開過幾次會議?
另外, 網址在馬達加斯加、 背後金主低調神秘 的鏡傳媒, 值得傳播科系的師生關注 -- 應該可以提供更多媒體識讀的有趣練習教材。
現在台灣少有中立客觀的 "新聞渠道".
回覆刪除霉體有責任, 不過我想部份原因是部份民眾 1. 愛看 2. 沒有獨立思考能力.
所以我很久都沒有看報紙和新聞了, 不看都比錯誤吸收好. 重要的資訊自然而然會在將來浮現出來讓我知道. 不重要的我都不會看到.